遷移/錯置 >

復還、繕修與進退維谷(2017-20) >

復還、繕修與進退維谷: 銅雕塑(2018-19)

銅雕塑|尺寸各異

 

日本帝國軍隊在1941至1945年佔領香港期間,為了滿足總體戰(大東亞與太平洋戰爭)的戰爭資源需求,在日本本島發起了「獻銅運動」,向民眾徵集任何可供重新煉製成武器的金屬,包括家用金屬器皿、衣服鞋履上所有金屬配件、街燈燈柱、扶手欄桿、寺廟的鐘、神衹與偉人銅像等等。當時,日本帝國陸軍在香港中環的皇后像廣場 (Statue Square)擄走八座銅雕像與兩尊香港上海滙豐銀行(The 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 Limited, 以下簡稱「滙豐銀行」)的銅獅子。到了1945年8月日本投降與戰爭結束後,英國香港政府獲駐日盟軍總司令 (The Supreme Commander for the Allied Powers)通知,發現了四尊雕像,分別是維多利亞女皇(Queen Victoria)像,兩尊銅獅子與昃臣爵士 (Sir Thomas Jackson)(於1876至 1902年間擔任滙豐銀行總經理),而有傳愛德華七世 (King Edward VII)與亞歷山德拉皇后 (Queen Alexandra)銅像則被運返英國,至於其餘的銅像就無法尋回,相信是在戰時被熔掉。維多利亞女皇像被發現時,身體各部份被切掉。

有一部分戰前和戰爭時期產生的原始資料 (primary source materials)與檔案在英國本土的戰爭與日本本島 轟炸中佚失了,加上日本在投降後,在香港銷毀了大量檔案以免其落入其他勢力手上。英國方面的檔案也不整全。因此,我根據不同的資料,再嘗試透明攝影測量法與立體模型重塑銅像失落部份與其戰爭痕跡。